科学尚未普及
  • 科学尚未普及 - Velaciela 文档备份之一
  •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 湖心亭的雪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三)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二)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一)
    • 逃往永恒 (三) “万亿传世投资”
    • 超不超导,与你没关
    • 清北难还是A9难?
    • 五年十倍:巴菲特早期投资
    • 有十几种外星人,却只知道黑暗森林的大刘黑粉
    • 巴菲特活一千年也会亏光
    • 二舅不炒股,生活也没放过他
    • 刘慈欣作品赏析:流浪地球
    • 中国人能否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 新东方的失败和重生
    • 救市后何去何从
    • 中钙退市怎么办?
    •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国际问题上讲道理
    • 盈亏同源、均值回归和幸存者偏差
    • 我来说说私募赔钱那点事
    • 熊市中期切忌加杠杆
    • 脱实向虚的自我修养
    • 科学尚未普及
    • 选择做英雄的成本
    • 大多数人其实从未站起来过
    • 人不能被教育,只能被天启
    • 为什么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逃往永恒(二)
    • 逃往永恒(一)
    • 《井冈山》三篇
    • 那些年我追过的投资大V
    • “价值投资”的难度:茅台、腾讯、BTC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下)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上)
    • 贫富差距一直在持续减小
    • 文明与岁月系列之一:按险分配
    • 泡沫破了怎么办?
    • 房价高了,科技就会不发达吗?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二)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 听别人说,成功者是怎么成功的?
    • 教师节聊聊李笑来老师
    • 吊死在生活的树上
    • 读历史的三重境界
    • 有两个代码的A股:奥赛康事件始末
    • 如何用好厨房垃圾粉碎机
    • 小女孩之死的鸡同鸭讲
    • 视死如归
    • 大刘的世界观与投资
    • 从华为问题看未来的新挑战
    • 北邮分数线高于财经大学?——经济学家,尽放狗屁!
    • 被张化桥先生拉黑
    • 从怀孕该不该养狗说起
    • 文明和牛市的燃料
    • 突发事件的意义
    • 李文亮医生到底是怎么得病死的?
    • 为什么讨论越来越难了?谈内容平台的命运
    • 奔涌吧,韭浪
    • 助力共同富裕,征收股票利得税刻不容缓
  •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 浙江国祥没有问题
    • 关于新股的岁月史书…
    • 你们又开始怪融券了…
    • 限制减持的政策实施应慎重
    • 人工智能将会是今后的投资主线(1)
    • AIGC对搜索的变革猜想
    • 总结2022上半年的投资
    • 永远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周期大师巴菲特的逃跑技能
      • 别让巴菲特跑了——1969年逃顶记
      • 重读经典之巴菲特:通货膨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
    • 政策调控的思考框架
    • 网络股的周期特性
    • 毁三观,树新生,才能配得上核心资产
    • 推荐股票的自我修养
    • 大V发言的自我修养
    • 网络股和电商股未来还是不是科技股?
    • 日本人视角中的历史行程
    • 相信《价值》就能挣到钱吗?
    • 关于加杠杆这件小事
    • 如何合理承担风险(下)
    • 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上)
    • 如何抓住投资的机遇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二)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一)
    • 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 宝山空返
    • 低估策略优于成长策略
    • “价值投资”到底是个什么鬼
    • 欧成效思想体系如何应用在炒股暴富(上)
    • 此时不应继续恐惧
    • 瑞幸:天空之城的破灭与宏观对冲的崛起
    • 美股到了见顶的时候吗?
    • 收益率的阴暗预言
    • 降息救不了美国: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
    • 这一次,病毒替你把桌子掀了!
    • 康波周期中的技术创新
  •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研究
    • 写个小故事,USDC的硅谷银行之夜
    • 遥远的救世主
    • Defi行情与代币分配改革
    • 区块链财富自由之路(一)比特币
    • 犹记当时烽火里—2017区块链往事
    • 山寨币投资的共识是什么?
    • 作为抵押凭证的比特币
    • 为什么普通人应该至少投资0.1个BTC
    • 比特币或作为一种保险存在
    • 比特币是“泡沫之母”吗?
    • 在火星上使用比特币?
    • WSB延烧币圈,BTC可能出现史诗级逼空
    • 参考黄金的比特币定价机制
    • 当前可适当配置比特币
    • 我为什么没有在比特币上发财
    • 比特币之二:名字叫币就是币吗?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下)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上)
    •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比特币——一个投资行为学研究 一个比特币的投资行为学研究
  • 投资理念集
    • 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 被动投资的风险初探
    • 两周从欧皇到非酋:白银十年大顶怎么来的
    • 讲个故事:不要试图合理化行情
    • 持有十年?别闹了 持股时间长等于价值投资吗?
    • 打翻鸡汤之中巴们的刻舟求剑(上)
    • 死神永生:投资理论的夏虫语冰(下)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上)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下)
    • 投资者的选择与命运
    • 巴菲特年轻时重仓加杠杆
    • 何为低估何为高估?(1)
    • 港股化与“价值投资”的穷途末路
    • 腾讯应值几个钱?
  • 投资案例集
    • 上海汽车股改前后
    • 随便说说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之二
    • 瑞幸到今天到底能看出什么?
    • 瑞幸无人战略,疫情期间突围?
    • 投资新浪微博的经验和启示
    • 上半年投资之“新冠大捷”
    • 自媒体之王
    • 及时离去
    • 当我们在说顺势或逆势时,我们在说什么?
    • 新年聊聊紫金矿业
    • 申购新股能赚到100万吗?
    • 炒股能赚到一千万吗?
    • A股或向万点进发
    • A股或向万点进发(二) 股票可以涨多高?
    • Valuation of bitcoin miners
    • 从中远海控看,投资终究是一个人的事
    • 要你命3000的一些思考
    • 2022,我们该说些什么?
    • 以岭药业,只看股票,不看疗效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三体讲了什么故事
  • Import
    • 雪球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湖心亭的雪

20240224

Previous科学尚未普及 - Velaciela 文档备份之一Next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三)

Last updated 1 year ago

Was this helpful?

编者注:本文为我2024年的主题文章。原作于2024年1月,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延迟到今天才在雪球与各位见面。内容当然也不是完全的,不过相信有需求的读者应该能很容易找到完整文章。

注: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1632)

大家好,又到了White Album的季节。“湖心亭看雪”是明代文学家张岱的名篇,全文极短,却极传神,西湖的雪景和看雪人好像穿越了三百年的时空,就在我们的屏幕前。

我年轻的时候这篇文章还没入选课文,现在好像已经入选了大陆的中文课文。确实是一篇很美的短文,一粒孤舟在孤独的夜幕中看雪,水天一白,却偶遇同样来看雪的二人。痴心人见更痴者,可谓知音,相逢何必曾相识,双方在这雪夜中对饮后再告别。这更像是清冷的现代小说主角,西湖,天地,白雪,是纯白色的帷幕,就为了表现张相公那遗世独立的淡淡哀伤。不知道中学生能否读懂呢?

1.江南

当然,稍微对张岱、晚明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篇文章的淡淡哀伤其实是有所指的,在这样一副苍茫的西湖雪夜中,开头四个大字让人心里一凉:崇祯五年*。

(编者注:*崇祯15年明朝灭亡)

张岱是个官、富二代,又对生活极为热爱,年轻的时候各种花样繁多,可以说是一个高配版王思聪。琴棋书画斗鸡走马之外,还男女通吃,玩法非常刺激… 当然他在文艺上也很有造诣,但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对于这样一个文艺青年和花花公子,在那个雪夜的十年后,世界在眼前崩塌。

张的后半生颠沛流离,最后隐居深山,著此书已是12年后(1644年)了。可能后续还有一些反清复明的剧情,但都不重要了。对于这个故事的主角而言,那个末世繁华的江南,那个金山夜戏,秦淮风月,扬州瘦马的江南,那个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江南,和“守国门死社稷”的天子一起,都成为了这位明代王思聪遥远的回忆。

当然,我们不能指责他为什么不去抗敌,张岱从没有考上功名,不在其位,当然不谋其政,军国大事还是问问朝堂上的各位吧。和扬州三日,嘉定三屠的老百姓相比,张岱不过运气比较好,留下了一条老命而已,谁又好到哪去呢?至于什么小冰河还是李自成,抑或是鼠疫,在时代的洪流中,你我只是身不由己的树叶。

所以,整个一篇小文,看似写的是雪,其实写的是“崇祯五年”,写的是大明的毁灭。这些雪夜的回忆都是为“崇祯五年”做的注解。那个鸟飞绝,人踪灭的雪夜,只是为即将到来的命运准备的一个开场白。张岱回忆湖心亭的雪,就是回忆前朝的风月,回忆大明和自己回不去的青春。

离愁能有多痛

痛有多浓

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

心碎了才懂

2.原来你也在这里

现在我来再仔细想想文中那两个雪夜偶遇的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按照原文所述,张岱在晚上八点独自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却发现早已有两个人在亭中对饮。这种巧合不仅是一种巧合,也可以是一种文学上的发挥。张岱作为作家,当然有能力进行艺术发挥。如果真的在那个夜晚遇到其他同样寂寞的心灵,作为张岱这样的文人骚客,应该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发出“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叹。至少也是互相欣赏,谈谈风月,而不是强饮“三大白”后尬聊,却欲言又止,只云是“金陵人士”就离去了。

可是本书写作的时候,大明已经亡了,张岱也家破人亡,隐居在深山老林里。对他来说,再回忆这个夜晚,实在是太残酷了。

所以,他想说的很可能是: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原来你也在这里

//

然而再仔细想,就发现这两个人也是多余的,甚至西湖上的那个雪夜也可以不存在。张岱是否去了西湖,在西湖上是否见到了任何人,甚至这个西湖本身,在早已横流、倒流的长江黄河面前,已经毫无意义了。

1632年的大明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张相公在当时既然是江浙的名流,对时事的把握应该是当时代顶尖水平吧。然而那时候江南的生活还很安逸,各位既不愿意,也没能力去影响已经糜烂不堪的北方局面,只能一边醉生梦死,一边坐以待毙。明知前面已经没有路了,更没有别的路可走,所以只能留在原地。

张岱完全可以凭空创作、编造出一个”湖心亭看雪“的经历,用其他时间的、其他人的素材拼接一下就行了,他可是文学大家,不就写一个”雪夜游湖遇知音“吗,又有什么难的?其实张岱想表现的,就是在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必然毁灭的命运面前,如“两三粒”般渺小的人被轻易的碾碎。就像罗辑在梦中的大雪中呼唤爱人却发不出声音时,水滴正带着死神的命运丝线向太阳系狂奔而来。

所以,”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很可能都是相公自己。那两个人,那个夜晚,那场雪,都是作者的一个梦。他多想这个梦永远不会醒来,就像在前一个毁灭的时代里的王安石也哀叹道的:“愿做武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斗鸡走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只不过张先生比较倒霉,这个斗鸡走马才过了半生就戛然而止,所以下半生只能用来回忆了。

啊 那一个人 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 却换来半生回忆

3.夜航船

其实张岱在做风流公子的同时也不忘了做学问,除了很多人熟悉的“陶庵梦呓”外,还有一部作品叫做“夜航船”。当然这不是一本明代的科幻小说,而是一部博物志类型的书。在这本书里描写了明代的一些事物,政治经济文化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是一部明代的百科全书。当然这里与本文无关,也不展开了。

然而就在这个可能不存在的夜晚的前12年(1620年),地球另一侧的另一个夜晚,一艘真正的”夜航船“行驶在大西洋上,船上载着一百多位清教徒,向着使命召唤中的应许之地前进。

这艘船叫“五月花”。

当他们到达新英格兰的殖民地后,第一年冬季有一半人死去了。但活下来的人今天的后裔据称有3500万人。他们要建立一个新世界,并为新世界草拟了章程。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传扬基督徒的信仰,为了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垦第一个居住地。我们在上帝面前、也在我们彼此面前,共同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个民事治理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到更好的维护、实施和发展。因而,我们建立、组成、构建这样一个公正、平等的法律、典章、法令、宪章、职事体系;这应当是适当、必要、方便、时时更新的,并是为了居住地全体人民的公共益处;对此,我们都承诺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1620

面对残酷的命运,他们选择了逃亡,或是新生。没有唯美的诗句,没有西湖的雪我的泪,没有美丽与哀愁,只有对上帝的信仰和对使命召唤的坚定回应。他们誓言要建立一个属于上帝子民的山巅之城,他们成功了。一个新兴的民族在海的彼端升起。

在那个资本主义萌芽永远也萌不起来的洼地里莺莺燕燕、苟延残喘的张岱等人,无论多看一天雪还是少看一天戏,都逃不过被注定的大洪水倒灌并完全摧毁的命运。

//

三百多年后,前黎巴嫩国防部长的儿子,纳西姆塔勒布一样经历了张岱似的国破家亡,并逃亡到新教徒们的应许之地,写下了”黑天鹅”。在这里,爱因斯坦、西科斯基和张爱玲们已经早就到了。

可我并不认为黎巴嫩的毁灭是一个黑天鹅。这是一个脆弱的社会,被外力摧毁只是时间问题。和东方一样,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一样也经常倒流、横流,把刚刚栽种下的庄稼一扫而空。

//

【此部分内容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展示】

//

旧的土壤被污染了,社会结构变得脆弱,随时会被大洪水淹没。怎么办?对于个体而言,改变历史并不可能,如果再眷恋这固有的土地,流连于毫无进步的重复的低俗文化(对,我这里不用“风月”这个词了),只能被大洪水一波带走。就像太阳系最后的遗民在殖民卫星里享受的最后日子,那曾是航向的日出早已是末路残烛,必须在打击来临前藏起火种,向宇宙远渡。

不回顾永难再折返的故园的光阴

决意前进

我是星

我愿投身前途未卜的群星

为梦长明

让希望做我无声永存的墓志铭

张岱虽然也算青史留名,但实际上这种扭扭捏捏的抱怨只是无人问津的数卷残编。而五月花上的先驱者和后继者们开创了新的文明,他们才在真正意义上得以长存。

可以没人去西湖看雪,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有人乘上五月花。

完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