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尚未普及
  • 科学尚未普及 - Velaciela 文档备份之一
  •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 湖心亭的雪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三)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二)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一)
    • 逃往永恒 (三) “万亿传世投资”
    • 超不超导,与你没关
    • 清北难还是A9难?
    • 五年十倍:巴菲特早期投资
    • 有十几种外星人,却只知道黑暗森林的大刘黑粉
    • 巴菲特活一千年也会亏光
    • 二舅不炒股,生活也没放过他
    • 刘慈欣作品赏析:流浪地球
    • 中国人能否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 新东方的失败和重生
    • 救市后何去何从
    • 中钙退市怎么办?
    •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国际问题上讲道理
    • 盈亏同源、均值回归和幸存者偏差
    • 我来说说私募赔钱那点事
    • 熊市中期切忌加杠杆
    • 脱实向虚的自我修养
    • 科学尚未普及
    • 选择做英雄的成本
    • 大多数人其实从未站起来过
    • 人不能被教育,只能被天启
    • 为什么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逃往永恒(二)
    • 逃往永恒(一)
    • 《井冈山》三篇
    • 那些年我追过的投资大V
    • “价值投资”的难度:茅台、腾讯、BTC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下)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上)
    • 贫富差距一直在持续减小
    • 文明与岁月系列之一:按险分配
    • 泡沫破了怎么办?
    • 房价高了,科技就会不发达吗?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二)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 听别人说,成功者是怎么成功的?
    • 教师节聊聊李笑来老师
    • 吊死在生活的树上
    • 读历史的三重境界
    • 有两个代码的A股:奥赛康事件始末
    • 如何用好厨房垃圾粉碎机
    • 小女孩之死的鸡同鸭讲
    • 视死如归
    • 大刘的世界观与投资
    • 从华为问题看未来的新挑战
    • 北邮分数线高于财经大学?——经济学家,尽放狗屁!
    • 被张化桥先生拉黑
    • 从怀孕该不该养狗说起
    • 文明和牛市的燃料
    • 突发事件的意义
    • 李文亮医生到底是怎么得病死的?
    • 为什么讨论越来越难了?谈内容平台的命运
    • 奔涌吧,韭浪
    • 助力共同富裕,征收股票利得税刻不容缓
  •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 浙江国祥没有问题
    • 关于新股的岁月史书…
    • 你们又开始怪融券了…
    • 限制减持的政策实施应慎重
    • 人工智能将会是今后的投资主线(1)
    • AIGC对搜索的变革猜想
    • 总结2022上半年的投资
    • 永远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周期大师巴菲特的逃跑技能
      • 别让巴菲特跑了——1969年逃顶记
      • 重读经典之巴菲特:通货膨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
    • 政策调控的思考框架
    • 网络股的周期特性
    • 毁三观,树新生,才能配得上核心资产
    • 推荐股票的自我修养
    • 大V发言的自我修养
    • 网络股和电商股未来还是不是科技股?
    • 日本人视角中的历史行程
    • 相信《价值》就能挣到钱吗?
    • 关于加杠杆这件小事
    • 如何合理承担风险(下)
    • 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上)
    • 如何抓住投资的机遇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二)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一)
    • 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 宝山空返
    • 低估策略优于成长策略
    • “价值投资”到底是个什么鬼
    • 欧成效思想体系如何应用在炒股暴富(上)
    • 此时不应继续恐惧
    • 瑞幸:天空之城的破灭与宏观对冲的崛起
    • 美股到了见顶的时候吗?
    • 收益率的阴暗预言
    • 降息救不了美国: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
    • 这一次,病毒替你把桌子掀了!
    • 康波周期中的技术创新
  •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研究
    • 写个小故事,USDC的硅谷银行之夜
    • 遥远的救世主
    • Defi行情与代币分配改革
    • 区块链财富自由之路(一)比特币
    • 犹记当时烽火里—2017区块链往事
    • 山寨币投资的共识是什么?
    • 作为抵押凭证的比特币
    • 为什么普通人应该至少投资0.1个BTC
    • 比特币或作为一种保险存在
    • 比特币是“泡沫之母”吗?
    • 在火星上使用比特币?
    • WSB延烧币圈,BTC可能出现史诗级逼空
    • 参考黄金的比特币定价机制
    • 当前可适当配置比特币
    • 我为什么没有在比特币上发财
    • 比特币之二:名字叫币就是币吗?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下)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上)
    •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比特币——一个投资行为学研究 一个比特币的投资行为学研究
  • 投资理念集
    • 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 被动投资的风险初探
    • 两周从欧皇到非酋:白银十年大顶怎么来的
    • 讲个故事:不要试图合理化行情
    • 持有十年?别闹了 持股时间长等于价值投资吗?
    • 打翻鸡汤之中巴们的刻舟求剑(上)
    • 死神永生:投资理论的夏虫语冰(下)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上)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下)
    • 投资者的选择与命运
    • 巴菲特年轻时重仓加杠杆
    • 何为低估何为高估?(1)
    • 港股化与“价值投资”的穷途末路
    • 腾讯应值几个钱?
  • 投资案例集
    • 上海汽车股改前后
    • 随便说说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之二
    • 瑞幸到今天到底能看出什么?
    • 瑞幸无人战略,疫情期间突围?
    • 投资新浪微博的经验和启示
    • 上半年投资之“新冠大捷”
    • 自媒体之王
    • 及时离去
    • 当我们在说顺势或逆势时,我们在说什么?
    • 新年聊聊紫金矿业
    • 申购新股能赚到100万吗?
    • 炒股能赚到一千万吗?
    • A股或向万点进发
    • A股或向万点进发(二) 股票可以涨多高?
    • Valuation of bitcoin miners
    • 从中远海控看,投资终究是一个人的事
    • 要你命3000的一些思考
    • 2022,我们该说些什么?
    • 以岭药业,只看股票,不看疗效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三体讲了什么故事
  • Import
    • 雪球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新东方的失败和重生

完全版,无阉割

Previous中国人能否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Next救市后何去何从

Last updated 1 year ago

Was this helpful?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

本文为非和谐版,无阉割。

前言

自从2021年中国取缔了校外培训机构后,我一直想为新东方写点什么。最近看到俞敏洪在抱怨说“”,我想我还是写点什么吧。暴跌后我也抄了一些底,但是后来都卖出了,因为我找不到持有的理由。

新东方作为著名的英语培训学校,在搞“教培”前就很有名了,我想很多人也都很熟悉,甚至很多大佬还是从新东方老师出身,新东方学生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更多了。特别是投资圈对新东方的观感一向很好,谁还没出过国,出过国的谁还没去新东方培训过呢?

我虽然没有去过新东方,但也去培训过英语,出过国。要说跟新东方的关系,应该是我后来认识了一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李笑来。他把我带进了区块链的世界,使我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脱离了蝇营狗苟的生活。在币圈我见过的新东方老师和学生更是数不胜数,著名的割韭菜大王徐小平也是新东方元老嘛… 难怪“中国合伙人”里面的价值观如此土味,就像离开了新东方在币圈做的事情一样。

我这就从几个角度来说说新东方的事。

一、教培为什么不行

首先我要明确我的观点,我反对未成年人学科类培训,在这一点上我和中国政府的观点完全一致。未成年人,特别是15岁(含)以下的初中、小学生,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的话,是完全可以学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搞校外培训班,做题,找捷径,就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兴趣。除了极少数人之外,这个游戏里大多数人是吃亏的。

新东方、学而思、跟谁学等培训机构,已经从最开始的培训英语,培训高端人才,转向了对普通中小学生进行的学科培训,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学秩序都构成了冲击。按照政府的说法,搞学科类教培的结果是无意义的内耗,所有人都学等于所有人都不学,因为不管怎么样,也不会增加录取的名额,但是一旦有人学,就会变成所有人都必须学,进而变成“内卷”,浪费了时间金钱,危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没有增加任何实际效果。不管从教育负担、生育负担还是对升学考试选拔性的影响,学科类教培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说到底,升学难不是因为教培导致的,教培只能加剧升学难。

无独有偶,韩国在1980年也取缔了教培,同样也是因为教培过热,学生和父母不堪重负,对升学也没有实际的帮助。因此政府把学科类教培一刀切取缔了,我认为是合理的。

二、新东方为什么该死

而教培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内卷互害的机制上的生意,竟然很认真的,堂而皇之的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来经营,并且股票估值还这么高。如果这几个公司都是小公司,私下搞一搞也就罢了,却一个个自信得很,好像中国人离开了他们的培训班,就都上不了学一样。更可笑的是因为疫情原因教培变成了线上教培,股票涨得更高了,结果被一刀切直接刺破,一口气跌到一块钱。

更不要说教培公司使用学生的预付款来开新的培训班,招更多的学生——且不说预付款的利用是否合法,你这前面教授葵花宝典,后面收了钱又开好几个班,前面学葵花宝典的不就白自宫了吗?这是对客户的背叛。而鼓吹“我不培养你的孩子,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的广告,更像是国产网游里面卖的“小喇叭”,鼓励玩家花钱在公共频道对骂。两个人骂得越狠,公司赚的越多,一个建立在仇恨基础上的公司,岂有活下来的道理呢?

俞敏洪先生早就失去了初心,不管怎么样写文章,和《我曾经走在崩溃的边缘》时相比,现在的新东方已经不再是一家正常的商业机构,而变成了从制度缺陷中套利的工具,和他的几个竞争对手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了。如果说李笑来、徐小平之流在币圈猛割不过是割的少数人都被铁拳痛击,那么俞敏洪先生想割大部分人,这绝对是自寻死路。

你看,这一切还是德行匹配的下场。

你以为我就写了这么一篇批判教培、批判民营企业家的文章吗?

too young … too simple…

三、那不教培怎么办?

上面说了这么一大堆废话,说教培不好,内卷互害,学生都培等于都不培,没有增加升学人数,所以还不如都不培,一刀切取缔了算了。那到底怎么样解决升学的问题呢?——你他妈的为什么不增加升学人数呢?

好了,问题正式展开。

新东方的问题,预示这中国正走向一条死胡同。如果说新东方的兴起代表了打开国门,向世界开放,带来(哪怕是局部和有限的)繁荣和自由,新东方的毁灭无异于直接为中国目前的模式敲响了丧钟。就这一个升学的小问题,就已经几乎是无解的,那么请问其他大问题怎么办呢?

孩子们都想升学,在正常国家中就应该扩招——既然你想升学,需求多了,应该增加供给。但是在这个特色国规定,中考升学率必须是50%,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必须有一半去当工人。然而这个规定也没有任何通融的地方——甚至我说现实的需求,假设上海的工人必须具有大学文化,我不想要职高的工人怎么办? 也不行,上海也是50%,北京也是50%,河南宁夏都是50%,上海也必须把一半的小孩培养成只有职高水平的产业工人。

这边一边大叫什么“工业4.0”,一边要把自己(哪怕是北京和上海)的一半孩子培养成只有职高(或者直白点说文盲)水平的废物,再花大价钱、给户口,把外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请进厂里操作工业4.0,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请问本地培养出来的一半废品怎么办呢?

还是中国逻辑,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适应环境”——内卷,教培呗!然后教培被一刀切…

按照中国政府的统计,2021年只出生了1000万人,这已经比大学招生人数都少了。那是不是准备哪怕到时候只有1000万学生,也一定要按照“职业教育促进法”规定,把500万人培养成文盲水平的中专、高职生,宁可关掉一半大学?

没错,我估计到时候大概就是这样的。到时候又会找出新的理由,什么促进制造业、制造业才是实体,顺便把“虚拟”的公司再打击一番。

这还仅仅是招生——更有意思的是,招生的人数每个省份,每个学校也没什么自主权,学校里开什么专业,教什么科目,甚至用什么教材,还是没有什么自主权… 好不容易内卷出来的学生,进了大学又被刻意(对,刻意)培养成废物,然后再找一些外国华人来凑数搞“科研”。要是学生们在学校里都求真务实,你让党和国家还怎么开展工作嘛!

所以,在学校、老师和学生都毫无自主权的情况下,教培作为作弊手段被使用和被禁止,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四、洋务运动的南墙

和满清的“洋务运动”一样,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正快速撞上南墙。

上面说的教育政策,就像是计划生育、文化大革命一样,不撞上南墙是不会回头的。如果不是领导死了,事情到了无可收拾的程度,“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终后果就是使国家彻底毁灭。(当然这也不一定是坏事?)

新东方和以新东方代表的改革开放政策,不过是把一些外国的经济和技术嫁接在既有的体制上,而目前的情况是已经难以为继。如果我们从“国家利益”角度看问题,会发现很多政策都很荒唐,好像是阶级敌人打入了党的内部,就是要搞垮党和国家,但仔细一看,其实你会发现所谓“国家利益”并不存在。

在正常的国家里,当政府行为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自然会有纠正的方法。一边已经缺人口了,更缺人才,却还要浪费掉大量人才,显然会被议会制止。学校和地方对本地的教育政策进行调整,是应有的自主权。而在特色国家,教育系统不过是党诸多不盈利部门中的一个,是党的附庸,学什么,学的好坏一个样,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嘴上高叫科教兴国就行了。反而知识分子要是跳起来了,还不要反了不成? 宁可科研无成果,也不能失去党的领导。反正技术可以买嘛,嘴上高喊排外口号,一旦被卡了脖子立即翻白眼——是不是很熟悉?这正是满清。

洋务可以搞,但是不能给汉人搞。汉人要是搞了铁路,万一造反了,我爱新觉罗家族就惨了。输给洋人,不过是割地赔款嘛… 你看,大清的国家利益,就和满清八旗的利益不一致。同样的,先锋队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也不一致,吃饱了搞啥科教啊,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可不是说笑,真的每年培养1000万大学生,那可不得了,十年就出来一个亿大学生,他们要人权,要民主怎么办? 还不如砸烂民营经济,上山下乡去,或者把大学搞得一团烂,让你天天背点语录完了。

这个逻辑套到民营经济政策上,一切也就解释得通了——你们民营公司又是芯片又是光刻机,搞那么多高科技,到时候我们谁说了算? 你们想怎么样呢?还不如给你们打烂了,到时候最坏我跟外国人求饶,也不能让你们占了优势。

因此,中国的”崛起“下场难道还不明确吗?

五、新的东方

新东方的重生,不是新东方公司的重生,而是东方的毁灭与重生。重生新的东方。

看到这里,有的人已经瑟瑟发抖了。很多时候,事情到了那个时候,也由不得你了。就算想退回去,也不是能退得回去的。大清可以退回东北吗?

上文说了韩国取缔教培,其实是个恐怖的故事。就在韩国取缔教培的同时,韩国爆发了”光州事件“——韩国的六四。军政府血腥镇压民主运动,韩国开始痛苦的民主转型过程。

有人说中国的六四早就发生了,共产党的坦克你怕不怕? 你看,我在这讨论一个教培,最终又回到了共产党的坦克,如同那些第一批通过新东方出国的人,竟然因为六四拿了血卡留在了外国…

韩国取缔教培的同时爆发民运,不一定是偶然,结合台湾在两蒋时期也搞教培,后来也逐渐衰退,说明这种对下一代不计成本的投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而在这个情况下,人们很快就发现,问题不仅仅是教培,到处都是问题,靠”适应环境“何时是个头呢?

就算你的孩子靠教培考上了清华北大,但是在学校学什么自己说了不算,做生意说了不算,投资说了不算,买房说了也不算,那上这个清华意义在哪里呢?社会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必然走到了在原有架构上改进的死胡同,改革开放终于撞上了南墙。人们会发现他们不需要改革开放,需要真正的自由。

“南巡讲话”一类的东西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当时起点太低,渐进改进走帕累托最优,各方都得利,就算是当工人,也好过当农民。所以“渐进式改革”取得了成功。而今天就连上个大学(在今天,上个大学不算是过分的要求)都要瞎折腾,各方已经处于多输的格局,再不讲政治权利就没有道理了。杨小凯的“后发劣势”开始显现。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韩国人5000美金GDP就开始折腾了,如果你1万美金还在“适应环境”,那么下场是注定的。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俞敏洪创业自传

我依然在说服自己,新东方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