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2022上半年的投资
20220703 无修改
20220703 无修改
今年上半年我们遇到了异常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损失,具体情况在上一篇文章中有所描述,主要是谈宏观和策略的,这篇文章我想说一下投资者的自我修养,主要在向内,以应对外部的挑战。
在A、港、美、区块链四个市场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A股由于去年跌幅较大,今年反弹也最早,损失属于相对较小的,平均下来不同策略的投资组合损失都在10%以内,对于我来说属于比较满意的成绩。港股由于重仓紫金矿业,回撤相对也较小(相对其他品种而言),加上二季度后还有所减仓,损失得以进一步减轻。总体上说港、A股由于贯彻去年“脱科(技)向(周)期”的大方针,在最坏的市场环境中得以保全。
相比之下,美股投资就比较糟糕了。由于在美股投资中还持有相当部分的科技股,虽然回避了中概股,但是这一轮大跌也没能幸免,平均损失在30%以上。还有部分小盘股被腰斩。美股资源股也表现不佳,由于去年涨幅过大,今年跌幅也不小,没能起到减少对冲风险的目的。
最惨的当然是区块链市场,本身发生了小概率的风险事件,加上杠杆处置不当,损失非常严重。
对于这种情况,我首先认为这是天道,是不可避免的。在去年前年我通过这百年不遇的时机来获取财富,本身属于逆天而行,现在吐出去一些非常正常。而且由于提前做了准备,没有损失殆尽,而是还有时机再寻找机遇,比前几轮大起大落强得太多。但是光说这个还是没用,我还是要总结一下个人操作的得失。
复盘2017-2019交易
面对这个局面,我想起了我在2017-2019年的交易经验。此时此刻固然不是彼时彼刻,但也可以互相借鉴。和2017-2019相比,我更加成熟了,也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结论,而不是简单的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首先是对时机的认知,对比彼时有了很大进步。2017-2019的时机(图中竖线)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2015年股灾后,2016年融断危机后,市场连续两年上涨,很多垃圾股、小盘股又开始发疯,市场估值又开始提升,各种乱七八糟的生态、融资行为(如共享单车)大量消耗投资人的资金。此时明显不是一个“投资”的好时机,而是一个坏时机。
而我当时由于年轻,又能融到资(现在想一下,那时候连我都能融到资了,正说明市场已经到顶了),非要干点什么的冲动下,在竖线处(即最高点)发行基金产品,随后自然惨败收场。虽然我当时买了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两个大牛股,然而错误的时机使得好股票也毫无意义。
这一轮行情中,我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认知到靠央行提供流动性不可能解决问题,更不可能永久性的提升公司估值,更知道中国的情况已经积重难返,提前退出了中概股,避免了一场灾难。假设时光可以倒流,我认为我不会选择在2017年设立基金,所以我也不会在2021年投资高价的腾讯和B站。从这个角度上看,我算是有所进步吧。
对于品种的选择,我也有了很大进步,除了简单的追求高增长外,也注意了品种所在的周期位置。对于中远海控、紫金矿业、宝钢股份等的操作,除了宝钢退出时机略为滞后外,基本做到了考虑基本面的同时考虑周期位置,而非一味的追求高增速。这一轮天齐锂业我没有参与也是这个考虑。
但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有很多,下面简要说几点:
主要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在2017-2019年这一轮行情中,我主要的问题其实不在于选股,而是选时,但是选时不利,还可以通过操作弥补,而操作也未能弥补,显然是自身的问题了。彼时彼刻第一次开设“基金”,我认为我要学”巴菲特“,搞”价值投资”,既然已经选定了“价值成长的大牛股”,就不能随便卖出。这显然陷入了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中,变成了王明、博古,不顾敌我实力盲目搞阵地战,当然被打得要长征了。
2018年当发生贸易冲突时,如果当机立断操作全部止损,就有机会在2019年一季度的反弹中翻身。如果说2017年提前看到顶部不买任何股票是上策,2018年及时止损就是中策,非要拿到底部,客户割肉赎回了,这是下策。有人可能会说,这是“风格飘逸”啊,不是“价值成长”基金,怎么要中途割肉? 但是如果真的是“价值成长”基金,又怎么能在2017年底的价格建仓呢?这显然是一对矛盾了。
同样的问题平移到今天则是,如果是“价值成长”策略,那么2021年就应该果断全部清仓离场,因为2021年的科技股既无价值,又无成长,千万不要说因为病毒被迫在家里看netflix和zoom带来的暴涨是“成长”。那么如果做不到,在发生意外事件(2022年一季度)后应该果断砍仓出场了。
但是,问题在于,我在2020年一季度的惊艳表现,一方面是天赐的时机,另一方面也是我在基金倒闭后无出路所爆发出的强烈意志,是主观和客观的完美配合。而相比之下,2021年后由于取得了一定成绩,生活上也比较宽松,思想就很难绷紧斗争这跟弦,面对突发情况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就算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由于盘子太大,也很难立即做出全面转向的正确决策。
后面操作中又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买了一大堆的不太熟悉的品种,股票和币的品类大增,后面管理都困难,更何谈深入跟踪和调研,把“分散投资”变成了摊大饼,不仅分散了资金,也分散了注意力。
特别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后有些自大,想证明自己什么都懂,可以做各种类型的投资项目,其实这都非常可笑。
所以,上策是2021年主动退出,中策是2022年一季度末(3月24日后)止损退出,下策是听天由命。现实中我的A股、港股和中概股实现了上策,所以成绩最好,部分美股和区块链实行的是下策,所以成绩最差。
对杠杆的把握
与2017年相比,这一轮行情最大的不同是我开始使用杠杆。其实在搞价投之前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期货交易员,只不过不愿意再做这种低级趣味的事情。搞了“价投”后,我也觉得杠杆是万恶之源,绝对不开通融资融券,不借钱炒股,这才是价投应该的风险控制…
这一轮行情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认知了杠杆的作用,我认识到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期权,杠杆是无处不在的,借钱炒股是杠杆,开公司做实业也是杠杆,入朝做官还是杠杆,不借钱吧,上市公司本身也是杠杆。后面研究了巴菲特,才知道巴菲特也是杠杆大师,很早就借钱炒股,所以不用杠杆是不对的,正所谓 人生无处不杠杆,向天再借五百年,不用杠杆才是傻,问题是怎么用。
整体上来说,我使用杠杆的策略是上升过程中一把拉到满,尽全力一击后脱离的策略,在多个市场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相对而言,在区块链市场中杠杆的作用就有点双刃剑的味道,虽然靠杠杆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损失也非常巨大。
现在回想一下,杠杆还是要用的,但是杠杆的用法应是简洁有力,即用杠杆重仓一搏,而非用融资长期抗战。在多次杠杆交易中,我总结到,成功的杠杆交易既不是用融资抄底,也不是用融资补仓,而是在实盘即将起飞的一刻再加杠杆,通过杠杆放大主升浪。
凡是违背了这条原则的交易,基本上是小赚大亏,凡是符合上面这条原则的交易,基本都是多赚好几倍。
好了,先总结到这里,未来的投资会更加艰险,但等到下次机会来临时,市场也帮我们清理了竞争对手。只要能够控制自己,才能面对市场的变动,这样在下一次机会来临时,你才是那个少数能上场的选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