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尚未普及
  • 科学尚未普及 - Velaciela 文档备份之一
  •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 湖心亭的雪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三)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二)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一)
    • 逃往永恒 (三) “万亿传世投资”
    • 超不超导,与你没关
    • 清北难还是A9难?
    • 五年十倍:巴菲特早期投资
    • 有十几种外星人,却只知道黑暗森林的大刘黑粉
    • 巴菲特活一千年也会亏光
    • 二舅不炒股,生活也没放过他
    • 刘慈欣作品赏析:流浪地球
    • 中国人能否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 新东方的失败和重生
    • 救市后何去何从
    • 中钙退市怎么办?
    •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国际问题上讲道理
    • 盈亏同源、均值回归和幸存者偏差
    • 我来说说私募赔钱那点事
    • 熊市中期切忌加杠杆
    • 脱实向虚的自我修养
    • 科学尚未普及
    • 选择做英雄的成本
    • 大多数人其实从未站起来过
    • 人不能被教育,只能被天启
    • 为什么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逃往永恒(二)
    • 逃往永恒(一)
    • 《井冈山》三篇
    • 那些年我追过的投资大V
    • “价值投资”的难度:茅台、腾讯、BTC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下)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上)
    • 贫富差距一直在持续减小
    • 文明与岁月系列之一:按险分配
    • 泡沫破了怎么办?
    • 房价高了,科技就会不发达吗?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二)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 听别人说,成功者是怎么成功的?
    • 教师节聊聊李笑来老师
    • 吊死在生活的树上
    • 读历史的三重境界
    • 有两个代码的A股:奥赛康事件始末
    • 如何用好厨房垃圾粉碎机
    • 小女孩之死的鸡同鸭讲
    • 视死如归
    • 大刘的世界观与投资
    • 从华为问题看未来的新挑战
    • 北邮分数线高于财经大学?——经济学家,尽放狗屁!
    • 被张化桥先生拉黑
    • 从怀孕该不该养狗说起
    • 文明和牛市的燃料
    • 突发事件的意义
    • 李文亮医生到底是怎么得病死的?
    • 为什么讨论越来越难了?谈内容平台的命运
    • 奔涌吧,韭浪
    • 助力共同富裕,征收股票利得税刻不容缓
  •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 浙江国祥没有问题
    • 关于新股的岁月史书…
    • 你们又开始怪融券了…
    • 限制减持的政策实施应慎重
    • 人工智能将会是今后的投资主线(1)
    • AIGC对搜索的变革猜想
    • 总结2022上半年的投资
    • 永远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周期大师巴菲特的逃跑技能
      • 别让巴菲特跑了——1969年逃顶记
      • 重读经典之巴菲特:通货膨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
    • 政策调控的思考框架
    • 网络股的周期特性
    • 毁三观,树新生,才能配得上核心资产
    • 推荐股票的自我修养
    • 大V发言的自我修养
    • 网络股和电商股未来还是不是科技股?
    • 日本人视角中的历史行程
    • 相信《价值》就能挣到钱吗?
    • 关于加杠杆这件小事
    • 如何合理承担风险(下)
    • 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上)
    • 如何抓住投资的机遇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二)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一)
    • 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 宝山空返
    • 低估策略优于成长策略
    • “价值投资”到底是个什么鬼
    • 欧成效思想体系如何应用在炒股暴富(上)
    • 此时不应继续恐惧
    • 瑞幸:天空之城的破灭与宏观对冲的崛起
    • 美股到了见顶的时候吗?
    • 收益率的阴暗预言
    • 降息救不了美国: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
    • 这一次,病毒替你把桌子掀了!
    • 康波周期中的技术创新
  •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研究
    • 写个小故事,USDC的硅谷银行之夜
    • 遥远的救世主
    • Defi行情与代币分配改革
    • 区块链财富自由之路(一)比特币
    • 犹记当时烽火里—2017区块链往事
    • 山寨币投资的共识是什么?
    • 作为抵押凭证的比特币
    • 为什么普通人应该至少投资0.1个BTC
    • 比特币或作为一种保险存在
    • 比特币是“泡沫之母”吗?
    • 在火星上使用比特币?
    • WSB延烧币圈,BTC可能出现史诗级逼空
    • 参考黄金的比特币定价机制
    • 当前可适当配置比特币
    • 我为什么没有在比特币上发财
    • 比特币之二:名字叫币就是币吗?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下)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上)
    •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比特币——一个投资行为学研究 一个比特币的投资行为学研究
  • 投资理念集
    • 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 被动投资的风险初探
    • 两周从欧皇到非酋:白银十年大顶怎么来的
    • 讲个故事:不要试图合理化行情
    • 持有十年?别闹了 持股时间长等于价值投资吗?
    • 打翻鸡汤之中巴们的刻舟求剑(上)
    • 死神永生:投资理论的夏虫语冰(下)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上)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下)
    • 投资者的选择与命运
    • 巴菲特年轻时重仓加杠杆
    • 何为低估何为高估?(1)
    • 港股化与“价值投资”的穷途末路
    • 腾讯应值几个钱?
  • 投资案例集
    • 上海汽车股改前后
    • 随便说说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之二
    • 瑞幸到今天到底能看出什么?
    • 瑞幸无人战略,疫情期间突围?
    • 投资新浪微博的经验和启示
    • 上半年投资之“新冠大捷”
    • 自媒体之王
    • 及时离去
    • 当我们在说顺势或逆势时,我们在说什么?
    • 新年聊聊紫金矿业
    • 申购新股能赚到100万吗?
    • 炒股能赚到一千万吗?
    • A股或向万点进发
    • A股或向万点进发(二) 股票可以涨多高?
    • Valuation of bitcoin miners
    • 从中远海控看,投资终究是一个人的事
    • 要你命3000的一些思考
    • 2022,我们该说些什么?
    • 以岭药业,只看股票,不看疗效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三体讲了什么故事
  • Import
    • 雪球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日本人视角中的历史行程

20201027

Previous网络股和电商股未来还是不是科技股?Next相信《价值》就能挣到钱吗?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

一个日本古代的哲学家说过,人的命运呀,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

30年前,日本。

站在中国人的视角,1990年的记忆已经模糊,那时候中国人还没有等到那个春天,他也没有画下那个圈,世界舞台还不属于中国人。这个舞台,当时毫无疑问的属于日本人。

1990年,日本正在前所未有的超级牛市中。从1985年开始,日本股市已经进入主升,从1万多点涨到了3万8千点,房地产价格暴涨,全民正在狂热的泡沫经济狂欢中。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想讲日本泡沫经济、广场协议该不该升值,日本泡沫破裂后的惨状,当股市涨到那个地步后,讨论这些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已经没有意义。正如同其他地方的其他市场,其他行业一样,东方的老虎吃人,西方的老虎也吃人,输了就是输了,最坏的结局无非是亏光了,对于日本人而言,这些也许并不比切腹更差。

而我想讨论的是,假设我是一个日本投资者,我如何从这场灾难中逃出生天,生存至今?哪怕我当时年仅30岁,今天也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假设作为一个日本投资人,现在是带着荣耀退休,还是带着遗憾死去,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

1992年底。1992年底,日经指数为16000点,刚好用两年从最高点腰斩。如果用上证来形容,大概就是3000点对6000点,或者是15年的5000点对应18年的2500点。个股自不必说,显然已经砍到脚脖子了

历史没有作弊器,看不到全图。站在1992年底,作为日本人的第一印象是,超级牛市结束了。但是,超级牛市的结束,似乎是因为泡沫过大而破裂了。而此时(1992年)股指已经回调到了1986年的水平,相当于跌掉了之前5年的涨幅。而考虑到日本股市已经上涨了接近30年,仍然是一个漫长牛市中的剧烈调整。

如果用同样的视角看其他股市,其实也差不多,你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第一印象:

2008年A股的1664点,相当于2002-2003年的中位水平,差不多也是跌掉了5年的涨幅。

2008年美股的最低点,大概是1997年的水平,差不多跌掉了10年。相比之下,似乎A股更像是“牛市里的大调整”呢!

此时,日本的投资者大概会想,哪怕情况再坏,日本经济也在增长,人均收入还在提高,股市不说收复最高点吧,至少也能在这个位置盘整住,渐渐的有个反弹。

类似于2017年的中国投资者看2015年的高点的感受吗?

199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

持续了八年的港股大牛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戛然而止。

和日本恰恰相反,港股完全没受到日股1990年后暴跌的影响,反而进入了大牛市。1993年后,呈现加速上涨,在1995-1996年有一波下跌后,再度创出新高。这十年,是属于东南亚的。

作为一个日本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90年代已经是属于东南亚的,日本被边缘化了。就连“亚洲金融危机”都没日本人什么事了。

世事变迁之快,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就在那个时代的人还在看《大时代》,津津乐道索罗斯大战东南亚的时候,收益率的高峰又向美国的硅谷迁移了——互联网泡沫开始了。

而从图形上看,日本股市仍然在“高位的50%”附近做箱体震荡。你有没有能力从盘面读出“大势已去”,进而弃日股而转进港股甚至美股呢?

2003年,美国

网络泡沫破裂两年了。世界变化真是快,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不过才过去5年,帝国双塔被摧毁的那一天,美国人还没忘记。

然而,你是一个日本人啊!

这一切都与你无关!甚至没吃到肉还要挨打!

网络泡沫破灭后,日经跌出了新低,最低7600点,只为当年最高点的五分之一。

说好的反弹呢,哪怕是区间震荡,大和民族的再次复兴呢?

此刻,离开高点已经13年了!

正如今年,离开2007年A股的高点已经13年了。

如果你是一个日本投资者,此时才知大势已去,晚了。

13年,差不多是一代人了。昭和男儿已经老去,只有平成废宅。看着碇真嗣绝望的嘶吼,我不由得沉默了

2007年,中国

此后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了。 此后的故事再与日本无关,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本有股市。因为世界的增长中心从日本(1990)迁移到中国(2010)。

事实上,后续日本股市在08危机中又暴跌,在11核危机中跌出历史新低,才开始反弹。但此时已经过去20多年了。

但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可是个日本投资者啊!

如果最迟在2000年(距高点十年)的时候无法判定世界的中心已经离开,他的一生,一切的梦想,都要埋葬在此处了。

而在整个90年代的十年间,增长率中心转移了三次(日本-东南亚-美国科技)。时移世易,命运轮转。

我不知道日本人怎么看待命运。中国人有句话,”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是不是有点这个意思?

有时候,一套就是一辈子。

尾声

收益率的降低,有时是永久性的。

作为一个想象中的日本投资者,1990年很难承认本国已经大势已去,然而如果不能及时止损并改换赛道,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无论是(日本人的)爱国情绪,还是(日本人的)所谓数据支撑,都没法改变这个事实。如果从数据上看,1990年后日本的人均收入还在上升,从2万多美元涨到接近4万美元,不可谓不是发达国家,也不可谓没有增长,然而股票市场没有发展,永远没有了。

作为大和民族的传人,你很难承认,我们见顶了。

有时候非要走出半生,才能承认,背后的山峰永远无法逾越。

记得很多年前,上投摩根阿尔法的基金经理说,这辈子见不到6124了。数年后,他因病早逝。我们又活了这许多年,然而也没见到6124。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变化之快,超过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又到了方向选择的时刻,生存,还是死亡,还是一个问题。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代代新人换旧人,股市的故事,不会随便重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织田信长也说,人间五十年,如梦亦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长不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手按剑柄,请做出你的选择。

作者:Velaciela 链接:https://xueqiu.com/1755110761/161804821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这一年,G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段永平开始了的百倍之旅。更重要的是,中国开始进入世界经济圈的内层。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网易
1992年底的日经指数
1998年恒生指数
同期日本股市
2001年纳斯达克
2001年日经指数
2007年上证指数
大家变,橘子水,废柴掐死双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