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尚未普及
  • 科学尚未普及 - Velaciela 文档备份之一
  •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 湖心亭的雪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三)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二)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一)
    • 逃往永恒 (三) “万亿传世投资”
    • 超不超导,与你没关
    • 清北难还是A9难?
    • 五年十倍:巴菲特早期投资
    • 有十几种外星人,却只知道黑暗森林的大刘黑粉
    • 巴菲特活一千年也会亏光
    • 二舅不炒股,生活也没放过他
    • 刘慈欣作品赏析:流浪地球
    • 中国人能否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 新东方的失败和重生
    • 救市后何去何从
    • 中钙退市怎么办?
    •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国际问题上讲道理
    • 盈亏同源、均值回归和幸存者偏差
    • 我来说说私募赔钱那点事
    • 熊市中期切忌加杠杆
    • 脱实向虚的自我修养
    • 科学尚未普及
    • 选择做英雄的成本
    • 大多数人其实从未站起来过
    • 人不能被教育,只能被天启
    • 为什么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逃往永恒(二)
    • 逃往永恒(一)
    • 《井冈山》三篇
    • 那些年我追过的投资大V
    • “价值投资”的难度:茅台、腾讯、BTC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下)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上)
    • 贫富差距一直在持续减小
    • 文明与岁月系列之一:按险分配
    • 泡沫破了怎么办?
    • 房价高了,科技就会不发达吗?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二)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 听别人说,成功者是怎么成功的?
    • 教师节聊聊李笑来老师
    • 吊死在生活的树上
    • 读历史的三重境界
    • 有两个代码的A股:奥赛康事件始末
    • 如何用好厨房垃圾粉碎机
    • 小女孩之死的鸡同鸭讲
    • 视死如归
    • 大刘的世界观与投资
    • 从华为问题看未来的新挑战
    • 北邮分数线高于财经大学?——经济学家,尽放狗屁!
    • 被张化桥先生拉黑
    • 从怀孕该不该养狗说起
    • 文明和牛市的燃料
    • 突发事件的意义
    • 李文亮医生到底是怎么得病死的?
    • 为什么讨论越来越难了?谈内容平台的命运
    • 奔涌吧,韭浪
    • 助力共同富裕,征收股票利得税刻不容缓
  •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 浙江国祥没有问题
    • 关于新股的岁月史书…
    • 你们又开始怪融券了…
    • 限制减持的政策实施应慎重
    • 人工智能将会是今后的投资主线(1)
    • AIGC对搜索的变革猜想
    • 总结2022上半年的投资
    • 永远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周期大师巴菲特的逃跑技能
      • 别让巴菲特跑了——1969年逃顶记
      • 重读经典之巴菲特:通货膨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
    • 政策调控的思考框架
    • 网络股的周期特性
    • 毁三观,树新生,才能配得上核心资产
    • 推荐股票的自我修养
    • 大V发言的自我修养
    • 网络股和电商股未来还是不是科技股?
    • 日本人视角中的历史行程
    • 相信《价值》就能挣到钱吗?
    • 关于加杠杆这件小事
    • 如何合理承担风险(下)
    • 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上)
    • 如何抓住投资的机遇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二)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一)
    • 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 宝山空返
    • 低估策略优于成长策略
    • “价值投资”到底是个什么鬼
    • 欧成效思想体系如何应用在炒股暴富(上)
    • 此时不应继续恐惧
    • 瑞幸:天空之城的破灭与宏观对冲的崛起
    • 美股到了见顶的时候吗?
    • 收益率的阴暗预言
    • 降息救不了美国: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
    • 这一次,病毒替你把桌子掀了!
    • 康波周期中的技术创新
  •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研究
    • 写个小故事,USDC的硅谷银行之夜
    • 遥远的救世主
    • Defi行情与代币分配改革
    • 区块链财富自由之路(一)比特币
    • 犹记当时烽火里—2017区块链往事
    • 山寨币投资的共识是什么?
    • 作为抵押凭证的比特币
    • 为什么普通人应该至少投资0.1个BTC
    • 比特币或作为一种保险存在
    • 比特币是“泡沫之母”吗?
    • 在火星上使用比特币?
    • WSB延烧币圈,BTC可能出现史诗级逼空
    • 参考黄金的比特币定价机制
    • 当前可适当配置比特币
    • 我为什么没有在比特币上发财
    • 比特币之二:名字叫币就是币吗?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下)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上)
    •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比特币——一个投资行为学研究 一个比特币的投资行为学研究
  • 投资理念集
    • 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 被动投资的风险初探
    • 两周从欧皇到非酋:白银十年大顶怎么来的
    • 讲个故事:不要试图合理化行情
    • 持有十年?别闹了 持股时间长等于价值投资吗?
    • 打翻鸡汤之中巴们的刻舟求剑(上)
    • 死神永生:投资理论的夏虫语冰(下)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上)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下)
    • 投资者的选择与命运
    • 巴菲特年轻时重仓加杠杆
    • 何为低估何为高估?(1)
    • 港股化与“价值投资”的穷途末路
    • 腾讯应值几个钱?
  • 投资案例集
    • 上海汽车股改前后
    • 随便说说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之二
    • 瑞幸到今天到底能看出什么?
    • 瑞幸无人战略,疫情期间突围?
    • 投资新浪微博的经验和启示
    • 上半年投资之“新冠大捷”
    • 自媒体之王
    • 及时离去
    • 当我们在说顺势或逆势时,我们在说什么?
    • 新年聊聊紫金矿业
    • 申购新股能赚到100万吗?
    • 炒股能赚到一千万吗?
    • A股或向万点进发
    • A股或向万点进发(二) 股票可以涨多高?
    • Valuation of bitcoin miners
    • 从中远海控看,投资终究是一个人的事
    • 要你命3000的一些思考
    • 2022,我们该说些什么?
    • 以岭药业,只看股票,不看疗效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三体讲了什么故事
  • Import
    • 雪球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一)

20200725

Previous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二)Next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

1.以上全错

前几天发表了《》,引来了一些争论。其实我这个文章想写的是人的行为除了受到市场内部信息约束外,还受到外部环境以及人自身寿命等因素的制约,故不存在真正的理性投资人。这是人的无奈,也是人的幸运。

但是作为金融专业出身,我对此类金融技术或者说巫术也不是不懂。 EMH、CAPM之类的金融巫术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不符合现实,而是根本就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上,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用欧神的一句口头禅那叫“以上全错”。

譬如说,「去吃屎」。则任何人都不会去吃的。

而如果你说,「大家比赛去吃屎,勇夺第一名」。则 80% 的人会被套进去。他们只会觉得抢第一是好的,而不去想后面的必要性。这个例子解释了很多读研考博的蠢材的悲惨命运。

但是,更复杂的说法,是 「有助于你在吃屎大赛中勇夺第一名的 50 个 python 函数库」。

看到这个标题,知乎男基本都被绕进去了。没一个爬得出来。这才叫一个个吃得欢。

所谓骗术,就是圈套之外还有圈套。坑外有坑,这样才能坑得你醒不过来。

EMH、CAPM这类金融学巫术,就是“有助于你在吃屎大赛中勇夺第一名的 50 个 python 函数库”,真正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吃屎?

圈套之外还有圈套,母体之外还有母体,There is no spoon* ,Matrix本身就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在你讨论“市场”之前,先要给市场下个定义,甚至要知道“市场”是不是存在吧?

如同杨冬发问,物理学真的存在吗? 难道智子只存在在加速器末端,整个宇宙都是没人动过的菜,没人开发过的处女? **

*《Matrix》中的剧情

** 《死神永生》的剧情

2,市场是什么鬼?

西方金融学分析的“证券市场” ,通常就是指美国股市,纽纳两市的股票,相当于我们分析A股是指沪深两市的股票。这个范围已经规定好了。

定义好了“股市” = “纽纳两市” ,投资者=“美股股民”,价格=“当前价格” 后,才有的一些基本假设,什么:

价格反应最新的信息,价格包含了最新信息

投资者理性决策且互相独立,追求收益最大化

然后这样的情况下,信息都被市场价格反应了… bla bla bla…

可是此“股市” = 彼“股市”吗? 2020年的美股 =1980年的美股吗? 如果不同意这一点,那么今天的股市 完全= 昨天的股市吗? 显然也不完全是,不然价格第二天不会跳空。

我也认可在小范围里的价格信号有效,这个范围有多小呢,我大概认为是1小时左右。稍微宽容点,也只能是日内。 我们假设在同一日内的交易者是恒定的,就是那波人,同一日内发生的信息,大家都知道了,所以符合上面的假设。日内波动无法判断,确实几乎是随机的。如果日内发生什么新消息,那么大家决策互相博弈,形成价格波动。

然而第二天又不一样了,盘后到盘前这段时间形成的信息,又会影响开盘的价格。这些信息,就要归入影响第二天交易价格的因素里了。

然而第二年呢?

第二年交易者还是这波交易者吗? 股市还是这个股市吗? 你敢说增加了60%的基础货币的美国,还是3月份之前的那个美国吗? 你敢说30年后的美国,黑绿占多数人口了,还是现在这个美国的吗? (那时候美股还存在吗?)

时间一拉长,假设就不再成立。

中国股市现在等同于老八股时代的A股?还是等同于90年代股权分置的A股? 世事变迁,基本面都完全变了。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市场的结构、市场的组成,还是投资者的结构、投资者的组成都完全变了,怎么能用同一个公式来分析呢?

此A股已非彼A股,甚至把K线图连起来看都是没有意义的。

“同一个市场” 一开始就定义错了,因为巴菲特50年代那个没人愿意来的市场已经没了,现在是一个发疯一样炒的赌场。等到五年八年后,又是一个深度大熊,无人问津的垃圾场。谁跟你说同一个市场了?

除非你就炒日内。

再引申出一个问题:“股市”,或者“A股” 是“市场”吗?

可能根本就不是,不仅不是市场,恐怕连赌场都不算,就是个娱乐场,娱乐城,夜总会。

比如我们可以思考一下,A股的“一级市场” 存在吗?

所有的新股定价都是规定好的统一价,当然,都低于“市场价”。好像茅台出场那个900多块钱的出厂价,茅台的出厂价是“市场价”吗? 你能拿到茅台的出厂价吗? 假设你拿到了两瓶出厂价的茅台,说明你炒酒炒得好?

你拿到了“出厂价”的新股,显然可以套利。这跟市场毫无关系,不论你是抽签,行贿还是用什么办法拿到了出厂价的新股,那都是行政定价。按目前A股的规矩,那就是靠运气。我中了一签中芯卖了,挣了两倍,说明我炒股厉害挣了两倍吗? 显然是我运气好,捡到了一瓶“出厂价中芯” ,转手以“市场价” 卖出了。

再比如谈论“房地产市场“ 就更可笑了,你有资格买房吗? 房地产市场根本不存在。所谓房地产投资不过是一种对政策的博弈,赌的是当地以后供多少地,未来债务规模,未来人口多少… 所有的变量都在“市场”外,你在“市场”里分析个屁。

总之,买卖不自由,就不存在市场,也许市场只是“交易场所”而非“定价场所”。也许A股的二级算是“市场”吧,但“再融资”、“增发” 还不完全是“市场”。你挣了钱,就偷着乐,千万别把自己绕进去了,什么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基金投资… 你就是来蹭热度的而已。说白了就是个股票倒爷,

如果市场都不存在,分析也就无意义,你看到的基本粒子就像是会飞的台球,不再遵循物理规律,有一只你看不见的手再操纵。

“你们是虫子!”

3,谁是投资者

说完市场,就要来讲投资者。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其结构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以前的投资者无论个体还是群体特征都与今天的投资者完全不同。

这些姑且不谈罢了,很多人都谈过了,下面我要问一个搞笑的问题:

没开户的人是不是投资者?

当然是,是潜在的投资者。然而不可测量。股市里的所有数据,都是针对“已经开户的投资者”而言的,没开户的投资者不在统计范围里。

然而股市暴涨了,没开户的投资者也会眼红,会进来变成投资者。

“投资者”这个集合,也会变化,会缩放。牛市放,熊市缩。牛市的放大,是全方位的放大。新股民,新基金进入市场,此时“历史数据”表示的投资者偏好统计规律还有何意义?

经常有券商的人写报告,我国居民储蓄多少,如果投入多少到证券市场… 其实这种报告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人家要把储蓄挪到证券市场? 股市要涨到何种程度,才能吸引储蓄搬家过来呢?

同理,牛市里面既有的股民挣了钱,开始加大投入,就连抵押融资,因为股票价格高了,都能抵押出更多钱来。牛市是全方位的加杠杆,往死里炒。

熊市来了,一切向反方向运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你会发现原来几十年都不动的“大股东” 突然出现了,咕咕咕的倒出了几亿股,然后消失在人海中。

任何测量,都无法测量未发生的事。未发生的交易,未开户的股民,未投资的资金。

大家其实都是罗素的火鸡罢了。时间到了,被捉去宰了。

所以 “市场” 不是 指定的 “市场”,投资者也不是指定的 “投资者”,时间拉长半年,什么变量取值空间都变了,拿多年股票历史交易数据来套公式,显然是错得离谱。从一开始就是在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样本空间”里取的“根本不存在的样本” ,金融学和现代科学比起来差的远啦。

所以,金融科学,以上全错。

4,如何赚钱?

说了这么多,还都是一些废话。就算是我说金融学教材都是放屁,也无法帮助我们赚钱呀?经济学研究有讲“实证”的,这个实证研究,放在股市里就是“赚到钱”。 怎么策略实证能赚到钱呢?

1,作弊(这个不说了)

2,“价值投资”

3,“抢帽子,量化交易”(这个也不说)

4,指数化投资

5,自己开一家上市公司

先说指数投资吧,指数化投资目前看来确实能赚到钱,原理不甚清楚,有各种说法,比如说股权的再投资效应、长期通胀、指数成分调整的优胜劣汰… 然后就是玄学了,什么国运之类的。

所以我承认,指数化投资是有效的。可以赚到钱。

假设我是一个亿万富豪,我怕我孩子败家,就给他存几个亿指数基金,都存在信托,只能提取红利花。这个是一个好想法,只要国家存在,股市存在,指数里面调整了进进出出,总有相对好的公司留下来,红利一直有。就算我家的公司在未来被其他人竞争跨了,那个竞争者也会进入指数基金,还是能从他身上赚钱。

可是上班也能赚钱呀!

我要是个穷人,我哪来的钱买指数基金,不还得去上班吗? 这和买两套房收租的区别在哪里呢,你首先得有两套房…

指数基金也许(对,也许)能解决保值的需求,但无法帮你暴富。你没法凭空变出1个亿指数基金,一年拿300万分红,你先得想办法从别的行业里挣一个亿出来。

比方说,我可以发行100个亿的主动基金,然后收1个亿的管理费,然后把这1个亿的管理费买成指数基金… 至于那100个亿主动基金的业绩嘛… (笑)

指数基金虽好,可不能暴富。来股市不想暴富的话,也就买点指数基金吧,亏也亏不到哪去,还省得天天看行情浪费时间,不耽误上班呢。

(指数基金长期赚钱是指多长?如果未来10-15年全球严重滞涨,请问你这指数能跑赢通胀吗…… 这都存疑的… )

那么我们就要讲到“价值投资”了。

纳尼,巴菲特有时光机吗?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李笑来分析比特币,欧成校分析房地产,但斌分析茅台,段永平分析苹果,也都是“价值投资”了,都是有远见,未卜先知。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都是真的吧,现在巴菲特、李笑来、欧成校把他们投资的理由ABCD全告诉你,你还能买吗?

显然不行。因为已经涨了100倍啦! 假设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理由ABCD已经兑现啦,这100倍就是给这ABCD的理由的报酬(且不说是不是运气吧),你买了之后,哪怕是想再涨1倍,也得有除了这ABCD之外的新理由。

假设市场是无效的,那ABCD理由是否对应上涨也未可知,这不就是在赌博吗?

然而投资大师是绝不可能告诉你哒…

那你说,我根据ABCD理由,能不能再找一个现在符合ABCD理由的新股票呢… 它就是… 长安B!

(哈哈哈哈哈……)

5,没有捷径

文章中的结论我总结一下

首先金融市场的概念、范围、组成和投资者的组成都会发生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的外部和内部变量会经常的大幅波动,任何基于时间-价格序列的分析都会产生偏差。因为两个不同时间-价格断面所处的基本面不可比(根本不是一个市场,也不是同一群人在炒)。

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市场早已不是彼市场,还有什么可比的呢?甚至今年的市场也不是去年的市场,更不用说不同品种了。

指数基金也许能赚钱,但发不了财。甚至有些场合(1970-1980年)连通胀都跑不赢。

价值投资无法照抄,因为人家买入的理由早已经用过了,涨了100倍了,你再去买就是接盘。要么你自己套用这些条件去买别的股,结果买了就亏。

那怎么办呀?

想发财,哪有那么容易。

有本事咋不去开个饭馆。为什么要来炒股。

搞股票那么容易,世界上就没穷人了。

下集再见。 作者:Velaciela 链接:https://xueqiu.com/1755110761/154951218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欧成效在一篇文章里说了个笑话:

这也是不好说的。如果大牛市真的来了,搞不好就有大量的储蓄搬家过来,到时候什么估值都不管用,此时新股民说了算,你之前那些分析,什么理性不理性,信息不信息,连屁都不算一个,人家问你:“跟踪哪个ETF呀?听说指数都改了,国家就是让涨,股市也要争口气,和X国比个高低,人家道穷死两万多点,咱们怎么也得一万点吧? ” 你去哪讲理去?

假设巴菲特通过某种“价值方法” 分析某股,比方说吧,最终经过20年,赚了100倍。你会找出种种理由证明,巴菲特这种“分析方法” 在1990年就把“可口可乐” 分析得明白了,明明白白知道因为ABCD原因,可口可乐横扫全球,必然暴涨100倍。

网页链接
上证指数
可口可乐
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There is no sp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