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尚未普及
  • 科学尚未普及 - Velaciela 文档备份之一
  •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 湖心亭的雪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三)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二)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一)
    • 逃往永恒 (三) “万亿传世投资”
    • 超不超导,与你没关
    • 清北难还是A9难?
    • 五年十倍:巴菲特早期投资
    • 有十几种外星人,却只知道黑暗森林的大刘黑粉
    • 巴菲特活一千年也会亏光
    • 二舅不炒股,生活也没放过他
    • 刘慈欣作品赏析:流浪地球
    • 中国人能否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 新东方的失败和重生
    • 救市后何去何从
    • 中钙退市怎么办?
    •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国际问题上讲道理
    • 盈亏同源、均值回归和幸存者偏差
    • 我来说说私募赔钱那点事
    • 熊市中期切忌加杠杆
    • 脱实向虚的自我修养
    • 科学尚未普及
    • 选择做英雄的成本
    • 大多数人其实从未站起来过
    • 人不能被教育,只能被天启
    • 为什么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逃往永恒(二)
    • 逃往永恒(一)
    • 《井冈山》三篇
    • 那些年我追过的投资大V
    • “价值投资”的难度:茅台、腾讯、BTC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下)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上)
    • 贫富差距一直在持续减小
    • 文明与岁月系列之一:按险分配
    • 泡沫破了怎么办?
    • 房价高了,科技就会不发达吗?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二)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 听别人说,成功者是怎么成功的?
    • 教师节聊聊李笑来老师
    • 吊死在生活的树上
    • 读历史的三重境界
    • 有两个代码的A股:奥赛康事件始末
    • 如何用好厨房垃圾粉碎机
    • 小女孩之死的鸡同鸭讲
    • 视死如归
    • 大刘的世界观与投资
    • 从华为问题看未来的新挑战
    • 北邮分数线高于财经大学?——经济学家,尽放狗屁!
    • 被张化桥先生拉黑
    • 从怀孕该不该养狗说起
    • 文明和牛市的燃料
    • 突发事件的意义
    • 李文亮医生到底是怎么得病死的?
    • 为什么讨论越来越难了?谈内容平台的命运
    • 奔涌吧,韭浪
    • 助力共同富裕,征收股票利得税刻不容缓
  •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 浙江国祥没有问题
    • 关于新股的岁月史书…
    • 你们又开始怪融券了…
    • 限制减持的政策实施应慎重
    • 人工智能将会是今后的投资主线(1)
    • AIGC对搜索的变革猜想
    • 总结2022上半年的投资
    • 永远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周期大师巴菲特的逃跑技能
      • 别让巴菲特跑了——1969年逃顶记
      • 重读经典之巴菲特:通货膨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
    • 政策调控的思考框架
    • 网络股的周期特性
    • 毁三观,树新生,才能配得上核心资产
    • 推荐股票的自我修养
    • 大V发言的自我修养
    • 网络股和电商股未来还是不是科技股?
    • 日本人视角中的历史行程
    • 相信《价值》就能挣到钱吗?
    • 关于加杠杆这件小事
    • 如何合理承担风险(下)
    • 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上)
    • 如何抓住投资的机遇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二)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一)
    • 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 宝山空返
    • 低估策略优于成长策略
    • “价值投资”到底是个什么鬼
    • 欧成效思想体系如何应用在炒股暴富(上)
    • 此时不应继续恐惧
    • 瑞幸:天空之城的破灭与宏观对冲的崛起
    • 美股到了见顶的时候吗?
    • 收益率的阴暗预言
    • 降息救不了美国: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
    • 这一次,病毒替你把桌子掀了!
    • 康波周期中的技术创新
  •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研究
    • 写个小故事,USDC的硅谷银行之夜
    • 遥远的救世主
    • Defi行情与代币分配改革
    • 区块链财富自由之路(一)比特币
    • 犹记当时烽火里—2017区块链往事
    • 山寨币投资的共识是什么?
    • 作为抵押凭证的比特币
    • 为什么普通人应该至少投资0.1个BTC
    • 比特币或作为一种保险存在
    • 比特币是“泡沫之母”吗?
    • 在火星上使用比特币?
    • WSB延烧币圈,BTC可能出现史诗级逼空
    • 参考黄金的比特币定价机制
    • 当前可适当配置比特币
    • 我为什么没有在比特币上发财
    • 比特币之二:名字叫币就是币吗?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下)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上)
    •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比特币——一个投资行为学研究 一个比特币的投资行为学研究
  • 投资理念集
    • 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 被动投资的风险初探
    • 两周从欧皇到非酋:白银十年大顶怎么来的
    • 讲个故事:不要试图合理化行情
    • 持有十年?别闹了 持股时间长等于价值投资吗?
    • 打翻鸡汤之中巴们的刻舟求剑(上)
    • 死神永生:投资理论的夏虫语冰(下)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上)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下)
    • 投资者的选择与命运
    • 巴菲特年轻时重仓加杠杆
    • 何为低估何为高估?(1)
    • 港股化与“价值投资”的穷途末路
    • 腾讯应值几个钱?
  • 投资案例集
    • 上海汽车股改前后
    • 随便说说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之二
    • 瑞幸到今天到底能看出什么?
    • 瑞幸无人战略,疫情期间突围?
    • 投资新浪微博的经验和启示
    • 上半年投资之“新冠大捷”
    • 自媒体之王
    • 及时离去
    • 当我们在说顺势或逆势时,我们在说什么?
    • 新年聊聊紫金矿业
    • 申购新股能赚到100万吗?
    • 炒股能赚到一千万吗?
    • A股或向万点进发
    • A股或向万点进发(二) 股票可以涨多高?
    • Valuation of bitcoin miners
    • 从中远海控看,投资终究是一个人的事
    • 要你命3000的一些思考
    • 2022,我们该说些什么?
    • 以岭药业,只看股票,不看疗效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三体讲了什么故事
  • Import
    • 雪球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如何合理承担风险(下)

20200905

Previous关于加杠杆这件小事Next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上)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

上篇《》

本文上篇讲了人生在世,难免妥协,因此免不了要被社会、他人抽耳光。然而我又不愿意被别人抽。那就只有成为市场风险的承担者,主动去被市场抽,被世界抽,选择主动承担风险,只要抽不死,就还有机会。问题是,如何才能不被市场抽死,还能谋取暴利呢?

正好因为在雪球发言犯忌被关了几天,被管理员狠抽了一巴掌。我想了想,想来想去,与其被生活抽耳光,不如奋起,主动去抽生活的耳光。是为重新改编了文章。

1,风险承担者

上文讲了,老板、甲方之所以能灌你酒,摸你大腿,抽你耳光,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承担了风险。费用支付给了你,你下个月不来了也就不来了,而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把公司开下去,有的时候,做败了的结果就是死全家。

因此,老板(上级,领导)是风险的承担者,员工,乙方不是。“法人代表”是那么好当的吗?

然而,我们有时并不想被人欺负,随便被生活抽耳光,又不想安贫乐道,所以想要自己当老板。对我这种人来说,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做实体又不会做,就是投机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 在股市的感觉比上班好,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里面的!

既然万众创业,摆地摊也是创业,炒股也是创业,但是会被市场抽,有的时候会被抽死。如何承担风险,就是一个大问题。

我以前也错误的认为,金融投资是“脱实向虚”,是无意义的投机活动。甚至曾经在年轻的时候还在别的地方发了一个文章,谴责股票投机误人子弟,让青年才俊沉沦赌场。后来跟做实业,创业的人打交道多了才知道,所谓实业,其实也是投机,而且是豪赌,并没有和金融投机分出高低来。大家其实都是“风险的承担者“,只不过承担的不同类型的风险。

今年疫情发生以后,实业也不好过,甚至家附近的饭馆都倒闭了几家。我这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开一家饭馆,总算是实业了吧?提供了饮食服务,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然而开一家饭馆也有风险,疫情来了,饭馆就倒闭了,钱全部亏掉。假设这个饭馆是我开的,我并不认为会比炒股亏掉钱好多少,甚至可能亏的更多,因为连止损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社会其实是按风险分配收益的,而不是按劳分配。我们之所以能在股市赚到大钱,是因为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如果你发现“没有”风险,那么你要么赚不到钱,要么就有人骗了你。如果有无风险收益,那概率一定很低(比如打新股)。

卖给你股票的那个人,把风险和可能的收益都转让给你。他害怕了,跑了,你勇敢的接过筹码,成为新的股东。将来假设公司成功了,你理应享有这份回报。

假设公司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怨言。

这样看来,似乎炒股亏钱,就不那么丢人了。

2,风险的来源

人生无常,也许明年我就死了。人活在世界上本来就是有风险的,灾难,疾病,战争,都会夺去人的生命。也许哪一天小行星撞地球,我们就都完蛋了。因此风险的第一个来源是世界本身。今年的“病毒” 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典型的示范。你可能并没做错什么,就因为得了肺炎死了。

上市公司同样是普通人组成的团体,受到世界的随机性影响。上市公司受到天灾人祸,股价暴跌,并不是投资者的错,更不是公司领导的错。这一切只是因为运气不好。一切天灾人祸,宏观微观因素,都可以归为“外部风险”。

因此,只要购买股票,一定存在外部风险,而且风险就已经不小了。

想到这个,是不是对炒股赔钱就没那么沮丧了?

可是和个人不同,公司还有一个特有风险是竞争风险。上市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竞争,存在竞争失败的风险。就算其他因素没有影响公司,公司也可能被竞争对手击败。而商业竞争十分激烈,这里我就不谈了,相信我们都懂的。因此,购买股票的风险就更大了。

最后一个风险还有内部人风险。上市公司老板跟你不是一条心,存心骗你。你存在上当的风险。

有这三条风险在,股票分分钟腰斩再腰斩,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其实这和自己开一家公司差别也不太大了。外部风险、内部风险、竞争风险,时时刻刻可能要了一家公司的命。当然,上市公司家大业大,一般风险承担能力强,但是股价也免不了暴跌。

我说了这么多,最后归结一句话:

考虑到世界有这么多风险,投资股票亏钱,很可能不是投资者的错。投资者面对亏损,不要太纠结为好。

3.回报有多高

‘上面说了这么多风险,我要承担风险,我是有病吗?

别忘了社会是按照承担风险来分配财富的。承担风险,是为了获取高额回报。没有高额回报,来承担风险才是傻子。

如果我们站在实体的角度看风险和回报的关系,则更清楚了: 只要做对路了的实体公司,一般两三年就回本,赶上周期上行,钱滚滚而来,前有煤老板,现有网老板,以后还可能有币老板。很多人以为金融业赚钱多,其实巴菲特回报率也就是几十个点年化不得了。

就资本回报率的角度上说,小公司创业的回报率都在百倍千倍的水平,哪怕站在A轮投资人角度看,成功了都是数十倍的回报。而我们站在二级市场投资人角度嘲讽“万众创业”期间失败的项目是有失偏颇的。

所以,看着“创业青年”前赴后继,楼下的公司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到底在图什么呢? 经过几年折腾和观察后,我大概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创业失败了的风险,无非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最坏不过一个死字,而成功了往往就一步登天了。

原来自己开一个公司的杠杆率近乎无穷大。

虽然成功者寥寥无几,但是失败了也就这样了,成功却是百倍千倍回报,要没这么大好处,去开公司真是发了神经病!

所以,创业其实是一个“低概率、高赔率”的事情。

理解了这个,就能对“连续创业者”、“风险投资”等等看似奇葩的事物有了解。我们看成功人士谈创业经验,大多是自己创业如何艰辛,经营如何有方,十年商海血战,才得以出人头地。最后归结于祖坟冒烟,不知道怎么着就来了十个亿。其实我们没看到“低概率”的另一面,一定是“高赔率”,只要做成了,这辈子就发了。

承担风险的人并不是傻子。

4,股市里如何分配风险和回报:

我们能在股市里找到这样的机会吗?

金融市场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因此,实业里清楚的风险回报关系,往往到了股市就变得模糊起来,这才是导致投资者亏损的重要原因。

由于股市具有交易的特性,投资者往往以为,可以通过交易降低风险(频繁交易)。事实上风险不可能被降低,它是客观的。频繁交易只能导致损失手续费和投资机会,并不能真的降低风险。时间拉长后,该亏还是亏,而且还浪费了时间。

股市还具有杠杆效应,可以人为放大(已经很大的——)风险。估值一再提升,同样的天灾人祸造成的跌幅就会增大。而没有发生天灾人祸,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小公司暴涨,其实竞争失败是大概率的,极大的增加了竞争失败造成的损失。

最后股市还可能隐藏风险,财务造假等不说了,还存在着风险回报不对等的情况。高估的股票回报率已经很低,此时任何问题都会导致暴跌,而投资者却认为股价既然已经在高位稳定了,就没什么问题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既然是不可降低的,要获取成功,必须承担风险,我们也许只能从回报率上考虑:

假设有三个投资机会,你想获得翻倍回报:

1,100%赚100%(不会有人和你交易的——除非是内幕交易,犯法的)

2,100%赚2%,连续50年。(国债)

3, 10%赚11倍,90%亏光(投资者的选择)

1是不合法的,不说了,2 可以,但是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只能选3。

但是亏光本金,也是很难接受的。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组合,选择3个你认为能涨10倍的股票,分仓买入。三年过后,A涨了10倍,B退市,C原地踏步,总市值是3.6左右,实现了三年2.6倍收益。

如果运气特别好,A涨了10倍,B涨了5倍,C原地踏步,总市值是5左右。三年4倍收益。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全损风险限制在三分之一,赚多少全凭运气。

假设你资金太少,只能押一个呢?

但是别负债,别超出承受能力。

5,为什么稳定盈利行不通

很多人看到我这种投资思路,要予以反驳了。为什么稳定盈利不行?基金公司、巴菲特都是稳定盈利的…

先说说巴菲特吧,巴菲特近半仓集中苹果上,假设苹果失败了怎么办? 他几千亿美金尚且集中,何况小资金。再说大型基金都分散投资于多个品种,就算一两个品种失败了,你根本不会知道,最后那个收益率,是扣除亏损后的收益,是由于分散化投资带来的好处。简单的说,赚钱的股票覆盖了亏钱的股票。

可是我想说的是,如何在股市暴富,获取第一桶金。假设你已经赚了几个亿,当然应该分散投资。所谓的稳定盈利,其实指的是这个。再说,对于一个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其中每个股票的风险还是没有消除。只不过资金大了以后,不能再亏回去而已,放弃了过高的收益。

而来到股市,假设你不想赚取几十倍回报,为什么不投资指数基金呢? ——研究股票是要花时间的呀!就算你胸无大志,一辈子只想当小市民,时间也可以用在孩子身上,为什么要没事干看盘? 这期间消耗的机会成本,太高太高了。

所以,所谓的稳定盈利,其实是分散化投资带来的一种假象,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股票,并不存在着稳定盈利。

再说,假设某股已经稳定涨了三年,接下来投资者会涌入这个股票,造成股票暴涨,接下来的暴跌就可期了,这又何谈稳定呢?

再有人会说,能否通过某种交易策略实现“稳定盈利”呢? 我认为大概率是不可能的。首先假设存在这样的策略,市场上的钱都被他赚完了,谁亏钱呢? 市场存在的事实表明不存在这样的策略。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风险是来自市场之外的,因此无论用什么交易策略,都无法回避来自市场之外的风险。(哪怕市场24小时交易也不行,参考币圈)

因为风险不可能消除,因此无论如何不可能稳定盈利。大型基金的稳定盈利来源于分散化。所以,要想富—— 重仓隔夜是条路!

哦不,要想富,分仓十倍是条路。

6.分仓十倍策略

要想富,分仓十倍是条路。金融交易,风险既然无法回避,那就直面它,只要不亏光就有胜算,亏光了只要不负债,赚钱了再来。

所谓合理承担风险,就是拿有限的本金,获取超额回报的可能性。

(切勿负债加杠杆,元位南的路行不通!)

首先拿出亏得起的钱,还不能太少,要至少达到“不加杠杆也能满意收益”的地步 。中产拿出一百万,屌丝拿出二十万。亏光了拉倒,打工苦干两年,又挣出来了,再来就是了。发财岂是那么容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仔细研究机会,找出“成功了能至少十倍”的机会。不要想失败会怎么样,失败归零就是了。此时,估值和时间才是你的朋友,估值(总市值)越低,回报越高,时间越长,回报越高。

分仓(钱太少就满仓)买入数个十倍标的。(可以一个一个找,找到一个投入一个)。投入的钱,就当没了。此时才能越低越买,价值投资。

最后等运气吧。运气好,你就暴富了,运气不好,亏光了咱再来。什么K线图,宏观微观,就是放屁就对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做差价,其实你不能。因为股票这个东西是有风险的,你凭什么不承担风险来赚钱呢? 既然选择了十倍的机会,就要做好亏光的思想准备。

巴菲特自己都说了,如果去掉他最成功的20个投资,他将一无是处。其实,巴菲特也是分仓十倍流,哪怕在他成功之后呢! 作者:Velaciela 链接:https://xueqiu.com/1755110761/15853742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那就押吧!和创业有什么区别呢? 全仓压,五年10倍,也没什么不行。比方说拿10万美金,全仓压特斯拉,5年10倍,假设在另一条时间线上特斯拉失败了,五年也就亏了10万刀,这期间你还上班呢对吧? 重新积累本金,苦练杀敌本领,下次投资spaceX就是了,就不信这辈子压不中一个成功的。

压中一个,就基本解决了财务问题。然后就可以走上“稳定增长、分散投资”的价值投资之路,兴许还可以开个基金,逢人吹牛价值投资理念。

我这些年,压中了一个,一个BTC,还有几个牛股半途而废(b站,微博,融创),踩了几个大雷(迅雷、瑞幸、聚美),然而,两个暴利品种的利润覆盖了全部亏损,半途而废的部分利润也好过没有,确实印证了投资的“二八效应”。

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
特斯拉
特斯拉
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