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尚未普及
  • 科学尚未普及 - Velaciela 文档备份之一
  •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 湖心亭的雪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三)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二)
    • 黑暗光年的永恒星空 读刘慈欣系列作品(一)
    • 逃往永恒 (三) “万亿传世投资”
    • 超不超导,与你没关
    • 清北难还是A9难?
    • 五年十倍:巴菲特早期投资
    • 有十几种外星人,却只知道黑暗森林的大刘黑粉
    • 巴菲特活一千年也会亏光
    • 二舅不炒股,生活也没放过他
    • 刘慈欣作品赏析:流浪地球
    • 中国人能否达到发达国家生活水平?
    • 新东方的失败和重生
    • 救市后何去何从
    • 中钙退市怎么办?
    •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国际问题上讲道理
    • 盈亏同源、均值回归和幸存者偏差
    • 我来说说私募赔钱那点事
    • 熊市中期切忌加杠杆
    • 脱实向虚的自我修养
    • 科学尚未普及
    • 选择做英雄的成本
    • 大多数人其实从未站起来过
    • 人不能被教育,只能被天启
    • 为什么做对的事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 逃往永恒(二)
    • 逃往永恒(一)
    • 《井冈山》三篇
    • 那些年我追过的投资大V
    • “价值投资”的难度:茅台、腾讯、BTC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下)
    • 三体人为什么知行合一(上)
    • 贫富差距一直在持续减小
    • 文明与岁月系列之一:按险分配
    • 泡沫破了怎么办?
    • 房价高了,科技就会不发达吗?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二)
    • 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 听别人说,成功者是怎么成功的?
    • 教师节聊聊李笑来老师
    • 吊死在生活的树上
    • 读历史的三重境界
    • 有两个代码的A股:奥赛康事件始末
    • 如何用好厨房垃圾粉碎机
    • 小女孩之死的鸡同鸭讲
    • 视死如归
    • 大刘的世界观与投资
    • 从华为问题看未来的新挑战
    • 北邮分数线高于财经大学?——经济学家,尽放狗屁!
    • 被张化桥先生拉黑
    • 从怀孕该不该养狗说起
    • 文明和牛市的燃料
    • 突发事件的意义
    • 李文亮医生到底是怎么得病死的?
    • 为什么讨论越来越难了?谈内容平台的命运
    • 奔涌吧,韭浪
    • 助力共同富裕,征收股票利得税刻不容缓
  • 经济学及交易策略集
    • 浙江国祥没有问题
    • 关于新股的岁月史书…
    • 你们又开始怪融券了…
    • 限制减持的政策实施应慎重
    • 人工智能将会是今后的投资主线(1)
    • AIGC对搜索的变革猜想
    • 总结2022上半年的投资
    • 永远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 周期大师巴菲特的逃跑技能
      • 别让巴菲特跑了——1969年逃顶记
      • 重读经典之巴菲特:通货膨胀如何欺骗股票投资者
    • 政策调控的思考框架
    • 网络股的周期特性
    • 毁三观,树新生,才能配得上核心资产
    • 推荐股票的自我修养
    • 大V发言的自我修养
    • 网络股和电商股未来还是不是科技股?
    • 日本人视角中的历史行程
    • 相信《价值》就能挣到钱吗?
    • 关于加杠杆这件小事
    • 如何合理承担风险(下)
    • 如何不被生活抽耳光(上)
    • 如何抓住投资的机遇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二)
    • 有效市场,以上全错(一)
    • 让有效市场见鬼去吧
    • 宝山空返
    • 低估策略优于成长策略
    • “价值投资”到底是个什么鬼
    • 欧成效思想体系如何应用在炒股暴富(上)
    • 此时不应继续恐惧
    • 瑞幸:天空之城的破灭与宏观对冲的崛起
    • 美股到了见顶的时候吗?
    • 收益率的阴暗预言
    • 降息救不了美国:可怕的不是病毒,而是…
    • 这一次,病毒替你把桌子掀了!
    • 康波周期中的技术创新
  •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研究
    • 写个小故事,USDC的硅谷银行之夜
    • 遥远的救世主
    • Defi行情与代币分配改革
    • 区块链财富自由之路(一)比特币
    • 犹记当时烽火里—2017区块链往事
    • 山寨币投资的共识是什么?
    • 作为抵押凭证的比特币
    • 为什么普通人应该至少投资0.1个BTC
    • 比特币或作为一种保险存在
    • 比特币是“泡沫之母”吗?
    • 在火星上使用比特币?
    • WSB延烧币圈,BTC可能出现史诗级逼空
    • 参考黄金的比特币定价机制
    • 当前可适当配置比特币
    • 我为什么没有在比特币上发财
    • 比特币之二:名字叫币就是币吗?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下)
    • 我为什么说能持有1个比特币的都是人类精英(上)
    • 为什么人们难以接受比特币——一个投资行为学研究 一个比特币的投资行为学研究
  • 投资理念集
    • 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 被动投资的风险初探
    • 两周从欧皇到非酋:白银十年大顶怎么来的
    • 讲个故事:不要试图合理化行情
    • 持有十年?别闹了 持股时间长等于价值投资吗?
    • 打翻鸡汤之中巴们的刻舟求剑(上)
    • 死神永生:投资理论的夏虫语冰(下)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上)
    • 股神们永远不会说的秘密:卖出(下)
    • 投资者的选择与命运
    • 巴菲特年轻时重仓加杠杆
    • 何为低估何为高估?(1)
    • 港股化与“价值投资”的穷途末路
    • 腾讯应值几个钱?
  • 投资案例集
    • 上海汽车股改前后
    • 随便说说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之二
    • 瑞幸到今天到底能看出什么?
    • 瑞幸无人战略,疫情期间突围?
    • 投资新浪微博的经验和启示
    • 上半年投资之“新冠大捷”
    • 自媒体之王
    • 及时离去
    • 当我们在说顺势或逆势时,我们在说什么?
    • 新年聊聊紫金矿业
    • 申购新股能赚到100万吗?
    • 炒股能赚到一千万吗?
    • A股或向万点进发
    • A股或向万点进发(二) 股票可以涨多高?
    • Valuation of bitcoin miners
    • 从中远海控看,投资终究是一个人的事
    • 要你命3000的一些思考
    • 2022,我们该说些什么?
    • 以岭药业,只看股票,不看疗效
    •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三体讲了什么故事
  • Import
    • 雪球
Powered by GitBook
On this page

Was this helpful?

  1. 投资感悟及杂谈集

逃往永恒(一)

20210225

Previous逃往永恒(二)Next《井冈山》三篇

Last updated 3 years ago

Was this helpful?

逃往永恒(一)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了新世纪的20年代。就在短短的一百年前,在那一个20年代,一个初生的智慧文明已经崛起在这颗行星,开始了过去几十万年都没有过的壮举:让自然界的力量臣服于智慧文明,用自己发现的自然法则把沉睡在化学键和原子核的能量释放出来,在宇宙的永夜中点亮秩序的灯火。

到了上个世纪末,技术文明中心向外缘扩散,终于也来到了亚洲海岸这片古老的土地,让这个神秘的国度重新焕发出活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即使是对中国人而言也不再是梦想,“Internet”在我们手上的魔法水晶中跳跃,看不见的数字组成了一个神迹的世界。如果说21世纪有什么奇迹的话,那手里的这块魔法石就是第一个。它也造就了想都不敢想象的财富奇迹——苹果,以及五大科技公司,还有中国的BATJMP,也实现了我个人的财富梦想。

像一百年前的那个20年代一样,这样的财富奇迹极大的震撼了人们的心灵,那在蛮荒时代的艰难中挣扎求生的人类一般无法把握这样的奇迹。一部分人退却了,变成了怕高的苦命人,而另一部分人则过度乐观,早在20年前就把它抬到了过高的位置。这一切导致了“网络泡沫”的破裂,似乎一夜之间这一技术奇迹就要失败,我们又要回归到录像带和电视台的旧世界中去。还好,乔布斯、贝索斯、马斯克、马云、马化腾这些英雄们没有放弃,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用远见、勇气、坚毅、狡诈和无情建立了一个个数字帝国,把上个世纪人们单纯的幻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付诸实现,虽然这种实现是用我们当时未预料到的方式。

本聪创世

然而和上个世纪一样,新技术和新财富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幸福生活,更多的被作为人类互相倾轧和斗争的工具。和上个世纪轰鸣的钢铁制造的战争机器不同的是,这个世纪的斗争发生在看不见的电波之中。在看不见的数据流中无数双眼睛在窥视,偷窃,破坏,电子数据的高度易变性被充分利用。利用Internet实现互相理解的努力也告失败,发生在原子世界里的仇恨、偏见和战争在比特世界被重演。

同时,金融在摆脱了可见的黄金总量带来的束缚后,新的问题渐次发生:没有了通缩,通胀就成了大问题。在那完美的信用货币机制中,借债印钞,还债灭钞,货币系统就像一个恒定的钟摆完美的运行。然而人是不完美的,总有各种理由借钱不还,于是系统中累积的货币量以指数增长,就在去年全球的货币增量竟然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的总和,货币信用受到极大的挑战。

就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印钞救市时,一个匿名的人,自称中本聪的开发者,开发了一个叫做“Bitcoin”的电子现金系统,实现了去中心化(decenterlization)运行的金融系统的第一次尝试。 支撑比特币的基础网络叫做区块链(blockchain),由一组组互相挂钩,逻辑连贯的数据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记录了链上资产(bitcoin)的归属变化情况。而产生新的比特币需要参与到制造新区块的工作中,完美的把维护系统的激励机制和收益挂钩。

而中本聪,这个世界的上帝在第一个区块(0号块)的日志中写下了:“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

这句话可以证明这个区块记录时间不早于2009年1月3日。而选择报纸上这则新闻,则带有了另一层含义(中文意思是“金融危机第二轮救市行动”),直指金融系统的危险性,以及我们可能需要一种对冲的方法。

十年后,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今天才体会到中本聪当时的深意。

技术奇点

就像历史上绝大部分的重要技术发明一样,突破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中,在无人喝彩甚至冷嘲热讽中,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进步,让那些在价格大跌后高呼泡沫破裂的评论家望尘莫及——区块链技术也是其中之一。

而在更快的虚拟世界里,仅仅在中本聪创世十年后,区块链技术好像过了一万年。同样的英雄应时势而起,而这一次是1994年出生的少年英雄:Vitalik Buterin。这位19岁的少年不甘暴雪对术士的nerf,开始追求去中心化的理念。在向比特币基金会(Bitcoin的开发者组织)游说向比特币网络添加智能处理器功能未果后,他向“币圈"募集了3万个比特币,自己组织Etherum项目,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合约系统以太坊。从此,现实世界的资产能与不可篡改的区块链相结合,用宇宙的数学法则保护产权。现在各类区块链上运行的美金代币就达300-500亿美金,其他资产数万亿规模。

以太坊的成功极大激励了区块链世界的创新热情,一时间(2017年)项目蜂起,千帆竞发,当然也鱼龙混杂,掀起了一轮区块链的超级热潮。和以往的历史也很相似,这次仅有盲目的热情推动,而无具体的路径支撑,加上泥沙俱下,骗子也参与其中,大部分项目最终失败,在短暂的牛市后,区块链的世界归于沉寂。这次评论家们又幸灾乐祸的踩上几脚:“你看,泡沫破了吧?”

但无论如何,区块链技术已经不可逆的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区块链和数字资产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价值互联网”的雏形。

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比特币方面,“价值储存”的认知形态逐步被人们接受。金融机构开始试水买入比特币,并建立了符合当前金融标准的工具(如比特币信托基金)。在这个领域里,比特币试图挑战以物理保证的黄金——一种抵押品,也是非债务货币,来抵抗来自债务失控带来的通胀威胁。

虽然价格大跌,但比特币在等待一个时机,这个时间就是比特币的减半周期(4年),等待着命运给予的惊险一跃。

决定性的时机

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了世界,一切似乎是一百年前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指1918年流感疫情)。然而习惯了养尊处优的人类已经不能平静的接受死亡,他们选择了滥发钞票。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在实现决定性的一跃之前,区块链世界还需要最后一次洗盘,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更何况区块链这个去中心化的荒野。在2020年3月12日,全球金融市场因疫情恐慌暴跌中,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资产也同样发生了暴跌。由于“币圈”的期货交易杠杆高,风控松,一时间币价引发了连锁爆仓,一天跌了50%,比特币跌到3000多美元。

这次暴跌血洗了币圈,把一大批币圈老人洗了出去。大跌后,幸存的投资者们敏锐的发现了比特币的潜在价值,搭配疯狂发行的信用货币,全球大量货币涌入数字货币市场。仅仅五个月后,比特币就收复了一万美元的关口。

八年前,我在“车库咖啡”里和币圈朋友们高谈阔论的“比特币一币十万刀”竟然要变成现实。

在谴责比特币“泡沫”之前,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大的涨幅在这么短时间就实现了? 上一次见到这样的涨幅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这是市场以自己的智慧为未来的世界投票选择了道路。虽然今后这条路一样会一波三折,险象环生,但20年后,我们想象的模样以我们未想象到的方式实现了。

在货币信用受到挑战的现在,我们急需一种新的经济秩序,以维持我们的系统存续。此时区块链早已准备了十年,等待的机遇终于来临。现在等待现行的货币系统的也许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新生。

同样,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的历史再次重复,区块链和数字资产也是本世纪的另一次大规模财富转移,它是属于数字时代年轻人的财富。那些冷嘲热讽的人,现在已经很难买得起一个比特币了!

当然,让一个在一个世纪里就从农业飞跃到信息时代的社会接受一个纯数理逻辑构建的财产需要时间,但规律就是规律,它无声但无处不在,就高悬在头顶的太阳,徘徊在周围的风中,亿万年来一直耐心地等待观察者来理解。而今天观察者已经做好了初步的准备。

(未完待续) 作者:Velaciela 链接:https://xueqiu.com/1755110761/17276362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在一百多年前的1858年,美国企业家赛勒斯·菲尔德试图连接欧美的电报电缆,因为技术不过关屡遭失败,被群众唾弃。而仅仅6年后,他用当时建造的最大的两万吨的巨轮载着最先进的技术制造的电缆一举实现了成功。而支持他的是当时的技术进步和金融创新:“像电这样一门如此年轻的学科里,六年却又好比一千年”(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在那个时代,技术的进步好似飞跃,融资也无比容易,他先后融资4次200万英镑,投资人不怕失败,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大西洋中。这使原先不能实现的理想在数年后得以实现,今天同类的工业技术奇迹如果要类比的话就是马斯克系列的电动车、人工智能和返回式火箭了。

在此期间,比特币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Sigwit技术将比特币的处理能力提高了一倍,尽管比特币曾经为是否扩容发生了激烈的路线斗争——中国的创业者,比特币白皮书中文版最早的译者吴忌寒先生,也是世界最大的矿机生产商比特大陆的创始人,坚决要求比特币的区块链扩容为原来容量的八倍。这引起了比特币社区的分裂,最终比特币分裂成了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BCH)两个分支。而激烈的算力竞争从未停止,比特币挖矿机的芯片制程从80纳米一举进入8纳米,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被用于区块链这个印钞工厂。如今,三星、和都为区块链生产他们最先进的芯片,并将要将最先进的5纳米的风险试产安排给矿机行业。

在比特币收复了一万美元后,仅仅到了2020年年底就达到了两万美元。然后用了一个月就达到了四万,在已经成为世界首富的CEO马斯克的推动下,因特斯拉买入15亿美元比特币的信息,比特币在十几天内就突破了五万美元。

当由中国创业者运营的比特币矿场F2Pool把的标题 NYTimes 09/Apr/2020 With $2.3T Injection, Fed's Plan Far Exceeds 2008 Rescue 写入比特币第三次减半的最后一个区块中(629999)时,对应中本聪在创世区块(0)中的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就像历史上那些闪光的时刻一样,我们也感到了那种用有限理性向无限的永恒献祭自身的超越。

大西洋
台积电
中芯国际
特斯拉
纽约时报
当时的报纸
Vitalik Buterin
629999块的coinbase